進入20世紀,配重塊的發展速度很快,其重要因素之一是產品技術的進步 ,要求鑄件各種機械物理性能更好,同時仍具有良好的機械加工性能;另一個原因是機械工業本身和其他工業如化工、儀表等的發展,給配重鐵業創造了有利的物質條件。如檢測手段的發展,保證了鑄件質量的提高和穩定,并給配重鐵理論的發展提供了條件;電子顯微鏡等的發明,幫助人們深入到金屬的微觀世界,探查金屬結晶的奧秘,研究金屬凝固的理論,指導配重鐵生產。 在這一時期內開發出大量性能優越,品種豐富的新配重鐵金屬材料,如球墨鑄鐵,能焊接的可鍛鑄鐵,超低碳不銹鋼,鋁銅、鋁硅、鋁鎂合金,鈦基、鎳基合金等,并發明了對灰鑄鐵進行孕育處理的新工藝,使鑄件的適應性更為廣泛。 50年代以后,出現了濕砂高壓造型,化學硬化砂造型和造芯,負壓造型以及其他特種配重鐵、拋丸清理等新工藝,使鑄件具有很高的形狀、尺寸精度和良好的表面光潔度,配重鐵車間的勞動條件和環境衛生也大為改善。
配重鐵是將金屬熔煉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體并澆進鑄型里,經冷卻凝固、清整處理后得到有預定形狀、尺寸和性能的鑄件的工藝過程。配重鐵是現代機械制造工業的基礎工藝之一。 配重鐵是人類掌握比較早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,已有約6000年的歷史。 20世紀以來配重鐵業的重大進展中,灰鑄鐵的孕育處理和化學硬化砂造型這兩項新工藝有著特殊的意義。這兩項發明,沖破了延續幾千年的傳統方法,給配重鐵工藝開辟了新的領域,對提高鑄件的競爭能力產生了重大的影響。 配重鐵一般按造型方法來分類,習慣上分為普通砂型配重鐵和特種配重鐵。普通砂型配重鐵包括濕砂型、干砂型、化學硬化砂型三類。特種配重鐵按造型材料的不同,又可分為兩大類:一類以天然礦產砂石作為主要造型材料,如熔模配重鐵、殼型配重鐵、負壓配重鐵、泥型配重鐵、實型配重鐵、陶瓷型配重鐵等;一類以金屬作為主要鑄型材料,如金屬型配重鐵、離心配重鐵、連續配重鐵、壓力配重鐵、低壓配重鐵等。 配重鐵工藝可分為三個基本部分,即配重鐵金屬準備、鑄型準備和鑄件處理。 配重鐵金屬是指配重鐵生產中用于澆注鑄件的金屬材料,它是以一種金屬元素為主要成分,并加入其他金屬或非金屬元素而組成的合金,習慣上稱為配重鐵合金,主要有鑄鐵、鑄鋼和配重鐵有色合金。 有些鑄件因特殊要求,還要經鑄件后處理,如熱處理、整形、防銹處理、粗加工等。 配重鐵是比較經濟的毛坯成形方法,對于形狀復雜的零件更能顯示出它的經濟性。如汽車發動機的缸體和缸蓋,船舶螺旋槳以及精致的藝術品等。有些難以切削的零件 ,如燃汽輪機的鎳基合金零件不用配重鐵方法無法成形。另外,配重鐵的零件尺寸和重量的適應范圍很寬,金屬種類幾乎不受限制;零件在具有一般機械性能的同時,還具有耐磨、耐腐蝕、吸震等綜合性能,是其他金屬成形方法如鍛、軋、焊、沖等所做不到的。因此在機器制造業中用配重鐵方法生產的毛坯零件,在數量和噸位上迄今仍是最多的。配重鐵生產經常要用的材料有各種金屬、焦炭、木材、塑料、氣體和液體燃料、造型材料等。所需設備有冶煉金屬用的各種爐子,有混砂用的各種混砂機,有造型造芯用的各種造型機、造芯機,有清理鑄件用的落砂機、拋丸機等。還有供特種配重鐵用的機器和設備以及許多運輸和物料處理的設備。
聯系人 高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