灌漿封閉
預應力錨束張拉完畢后,對鋼絞線迅速進行灌漿保護,防止銹蝕。
1、 灌漿施工布置:制漿站布置于閘室段左巖坎▽1491.7平臺部位,設簡易水泥平臺15m2,安設攪拌機和灌漿機各一臺,輸漿管經墩尾交通便橋引至各灌漿工作面。施工廢水采用埋管集中引排至黃河。
2、 灌漿技術參數:
采用永登525#中熱大壩水泥,漿液水灰比0.45:1,灰漿比重≥1.85g/cm3。主次錨孔灌漿壓力采用三次進漿與三次并漿的標準,進出口均設置壓力表,控制頂部出漿口壓力為0.1Mpa。
3、 灌漿工藝:
a、 灌漿前用壓縮空氣吹凈錨束鋼管內的積水和臟物,并檢查管路通暢情況.然后在錨墊板上裝好鐵皮罩,罩住余長鋼絞線,并留設排氣管。
b、 錨束孔灌漿順序:自下而上施灌。
c、 采用并漿和間歇灌漿,以解決鋼管內灌漿泌水問題。
d、 主錨束孔灌漿:采用自下而上的循環灌漿法
第一次灌漿:上游豎井進漿口進漿(預埋中1”灌漿管或錨具預留孔),下游高位兩回漿管回漿和排氣?;貪{管口出漿濃度達到1.85g/cm3時,關閉放漿管,進行壓力并漿30min(壓力控制在1kg/cm2)。
第二次灌漿:工藝同前。
第三次灌漿:為了不擾動下部濃漿部分,采取從錨束管下游回漿管(具下游錨墊板0.5m處中1”灌漿管)進漿。錨墊板處回漿管回漿;待管口處漿液濃度比重≥1.85g/cm3時,關閉放漿管,扎死進出漿管,灌漿結束。
e、 錨塊次錨束:采用低位進漿管進漿,高位出漿管回漿循環灌漿法。
第一次灌漿:一端低位進漿管進漿,另一端高位回漿管放漿,待管口出漿漿液比重≥1.85g/cm3時,關閉放漿管,進行壓力并漿30min(壓力控制在1kg/cm2)。
第二次灌漿:工藝同前。
第三次灌漿:再從進漿管進漿,回漿管放漿,當漿液濃度比重≥1.85g/cm3以上時(壓力控制在2kg/cm2),關閉進漿管,扎死進、出漿管口,灌漿結束。
f、 灌漿一天后,打開鐵皮罩檢查錨束管灌漿效果,如有空隙即要進行補灌處理。
預應力錨索觀測
1、 觀測內容包括預應力錨索觀測和閘室結構觀測,結構觀測另見相關報告;
2、 預應力錨索觀測主要指錨束逐級張拉過程中測力計讀數觀測,目的是通過預應力試驗張拉為閘室錨束張拉提供數據。
3、 預應力錨索觀測采用JC500型測力計,共6支,分別布設于左邊墩和左中墩;
4、 預應力錨索觀測儀器在使用前必須進行相關標定,并繪制相應應力~應變曲線;
5、 裝有測力計的錨束在觀測人員的配合下進行張拉,并對每一級噸位進行量測,包括零噸位、分級噸位和鎖定噸位。
6、 在測量張拉錨束的同時,對同一閘墩上其它已張拉錨束的測力計數值進行同步觀測,以分析各錨束張拉先后的相互影響。
施工進度計劃
1、施工工期
根據錨束管及支架安裝采用分層分節架立倉內拼裝、一端單根分級張拉的施工方案,計劃閘室段四個閘墩平行施工,預應力閘墩的施工工期安排如下:
①、 架立排架柱、錨束管加工,4d/倉(不占直線工期);
②、 排架柱、錨束管、張拉系統埋件預埋安裝加固及復測,4d/倉,與倉號準備平行交叉作業;
③、 混凝土倉號準備及澆筑(含立模、安鋼筋、埋件、儀器、搭平臺等),7~8d/倉;
④、 混凝土等強,28d,根據強度檢驗數據可提前張拉;
⑤、 搭設施工平臺、穿束,8d,在混凝土等強期間完成;
⑥、 預應力張拉(四墩),10d×4=40d;
⑦、 灌漿封錨,3d×4=12d,與預應力張拉施工搭接;
⑧、 二期混凝土回填,7 d×4=28d。
預應力閘墩從架立錨束管開始至二期混凝土澆筑完成,直線工期為155d。
2、預應力閘墩張拉施工進度計劃
預應力張拉施工計劃進度表
施工安全
預應力閘墩施工的許多工序都屬高空作業或壓力機械工作,具有一定危險性,張拉施工除按有關的安全條例和規范執行外,還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:
1、 預應力錨索施工應根據現場情況和錨索施工特點,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各工序的安全操作規程。
2、 各種機械設備操作人員未經培訓考核不得上崗操作。
3、 穿束、張拉過程中錨索上下游端的作業人員均配備無線步話機以相互聯系,保證穿束作業安全順利進行,避免發生卡錨現象或其它事故。一旦發生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機,檢查處理后再繼續進行。
4、 錨索張拉施工中設專職安全員跟班作業。
5、 張拉施工區域設置明顯警示和必要安全防護設施,禁止非工作人員出入張拉場地。
6、 施工人員要戴安全帽、拴安全帶,閘墩四周和張拉平臺外側設置安全網。
7、 張拉施工中,應采取妥善防雨保暖措施,防止張拉機具淋雨和設備受凍。
8、 高壓油泵操作人員、灌漿操作人員必須配戴護目鏡和其它勞動防護,且注意高壓管路接口檢查與保護。
9、 在施加預應力至錨固后封端期間,錨孔的正前方以及張拉油泵的油管接頭正前方嚴禁站人,也不得重力敲打鋼鉸線和錨具,以防飛錨或油管爆烈傷人。